汇泉楼重新开业,自然还是引起泉城不少人的关注
尤其是在试营业开始的当天,不少人都专门聚拢到汇泉楼门前看
不过汇泉楼和之前冯家干饭铺重新开业的架势完全不同
这一次冯正明没有安排任何的优惠活动
他反倒是在试营业的当天,再次邀请了一些报社和电视台记者进行报道采访
同时,冯正明又再次邀请了一些泉城的名人,请他们来汇泉楼品尝新菜
之后试营业的几天里,冯正明还专门邀请了泉城书画协会的一些名家,在汇泉楼举办了几场书画名家名作的鉴赏
在有了名人和书画名家汇聚的活动过后
冯正明再通过三叔、刘家盛和陶家五哥的一些关系,承办了泉城本地商业协会的活动
经过这么一番各种艺术界名人,泉城本地商业企业家的聚餐
再通过本地报纸和电视的报道
很顺利让汇泉楼的名声彻底在泉城被打响了
利用试营业的时间,冯正明算是非常精准完成汇泉楼的定位
所以在正式开业的当天,冯正明面对现场报道汇泉楼正式开业的报社和电视台记者
他很直接打出,未来汇泉楼会以承接各种商业宴请,和各类喜宴为主的经营方向
“汇泉楼毕竟不是我的冯家干饭铺,那边更多是让大家可以很实惠的吃饱、吃好,汇泉楼更多是给大家一些不一样的体验,我相信汇泉楼接下来,会成为大家人生重要时刻聚餐,和一些商业宴请的首选
我们汇泉楼就是要让泉城乃至我们整个齐鲁的人对外提起时,可以挺直腰杆向别人说,我们泉城有一家值得大家请客首选的酒楼”
原先冯正明一系列试营业上邀请各行各业名人的做法,还被很多人感到很是奇怪?
当正式开业时,冯正明对着报社和电视台记者说出这番话被传开后
倒是很快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和支持
首先自然是冯正明试营业时,几乎是没有花钱请的名人名家们,他们公开表示汇泉楼的格调确实与众不同
这些名人名家几乎都表示,汇泉楼带给他们一种全新的餐饮感受
不单单是冯正明和他厨师团队手艺好
汇泉楼里服务人员的服务也非常好
更重要的是,汇泉楼里那种保留齐鲁传统特色,又兼具了时代发展的新潮流的观感,让名人名家们都觉得,汇泉楼很好展现了齐鲁大地该有的魅力
这些名人名家公开这样一说,公开给汇泉楼进行了站台
很自然让汇泉楼的名声在泉城乃至整个齐鲁省都水涨船高了
接下来,冯正明便接到了不少泉城和齐鲁各地,一些企业老板订座的电话
汇泉楼重新开业仅仅一个月的时间,从一开始生意不咸不淡,很快成为了几乎每晚包间都会被各种商务宴请订满的状态
三叔冯建栋在一起请客户到汇泉楼吃了饭后
他私下里对冯正明说过
“正明我以前是真没想到,你居然这么会做生意,你的一整套经营策略可真是太厉害了
汇泉楼开业头一个月,每天的生意一直都是不温不火,当时我还在猜测,你接手汇泉楼经营成那个样子,会不会撑不到年底?
没想到你之前铺垫的那些东西,到了一个月之后才开始展现出威力啊
我跟你说啊,现在无论是泉城还是其他地方一些老板,只要是来了泉城,要是没有订你们汇泉楼的包间吃一顿饭,那真的是会觉得很没有面子的”
冯正明面带微笑,汇泉楼生意一个月时间的前后变化,可以说是在他的意料之中
无论是名人名家为汇泉楼站台
还是邀请一些企业家到汇泉楼搞商业宴请
这些流程想要产生一些效果,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
所以在大肆宣传后,汇泉楼头一个月正式开业后,生意的不温不火冯正明完全没放在心上
甚至头一个月里,汇泉楼的经营几乎都是在亏损,完全是靠着他干饭铺那边的盈利贴补了汇泉楼这边开销,才算是把汇泉楼头一个月的账目做平
在那一段时间里,汇泉楼的何云庆和顾志成他们真是非常担忧
罗晴也很为汇泉楼和冯正明的情况担忧
就连爷爷都私下里给三叔和二姑打电话,让他们如果有朋友需要宴请,帮忙给汇泉楼做一做推荐
关心冯正明的人,或是为他担忧,或是在默默帮他想办法
在逆境中时,那些一直隐藏起来,对冯正明有着诸多不满的人,则是开始准备庆祝汇泉楼生意越来越惨,冯正明接手汇泉楼这件事成为笑话
尤其是泉城几家酒楼的老板和掌勺大师傅,他们背地里不知道拿汇泉楼和冯正明笑话过多少次
但随着时间推移,大家慢慢发现汇泉楼的生意情况开始发生变化
开始有一些老板开始专门到汇泉楼订包间宴请
只要有一桌宴请获得成功,给参与宴请一些人留下印象
那么接下来,随着同一类人圈子中的传播
汇泉楼的口碑和名声迅速开始被越传越广了
真正发生逆转,是一位外地的老板来到泉城洽谈生意
泉城本地和对方洽谈的老板在请客的问题上陷入犹豫,思考应该要怎么接待对方的时候,本地老板一时拿不定主意
本地老板询问公司里的人,公司里的人经过一番分析,向本地老板推荐汇泉楼
表示可以请哪位外地老板去汇泉楼里,与那位外地老板所来城市对应的包间
冯正明一系列的设计和前期的宣传,以及名人名家的站台在关键时刻,终于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
那位外地来的老板,从踏入汇泉楼与他所来城市对应包间开始
看到包间里墙上放大的,他们当地很具有代表的风景照片
真是把那位老板给震撼到了
后面品尝到汇泉楼里,冯正明和他青年厨师团队所做的经典鲁菜,以及一些富有创意的菜品,让那位外地来的老板相当满意
事后,泉城外的老板对接待满意,泉城本地老板成功签订合同也很满意
结果很自然,无论是泉城本地老板,还是那位外地老板都不遗余力向人夸赞和推荐汇泉楼
一场令请客和被请双方都满意的宴请
很自然会获得请客方和被请方极力的推广和宣传
有了一些老板的宣传,汇泉楼名声和口碑都不断的提升
所以也就有了如今一个月后,每晚都会有一些商务宴请订包间的情况
听了三叔的话,冯正明笑了笑,低声对三叔说:“现在汇泉楼的生意确实还过得去,但整体上来说,我们还没有完全能够扭亏为盈,我估计这个月下来,最多也只能是收支平衡,不需要我继续用干饭铺赚的钱往里填”
冯建栋几乎是立刻明白冯正明的意思
汇泉楼现在还不赚钱
即便是能够做到收支平衡,能够靠赚的钱把开销填平
可是冯正明前期在汇泉楼上投入的钱,依然是没有能够见到回头钱
如果这种情况继续维持,那么到年底的时候,需要交承包费用,冯正明可能还是要亏钱
冯建栋感叹道:“酒楼和你干饭铺果然是不一样啊”
感叹过后,冯建栋问:“那你有想过,接下来要怎么办吗?”
冯正明倒也并不慌:“不急,还有时间,现在名气和口碑都已经在稳步提升了,接下来要看,是否能更好把大厅给用上”
冯建栋想了想说:“对了,聚宾园和泰丰楼他们都会送抵扣券,那些抵扣券可以中午在他们大厅里吃饭抵扣,伱要不也学一学?”
冯正明果断摇头拒绝:“不行,那一招并不好”
“不好?”冯建栋有些不太懂?“为什么那一招不好?我看聚宾园和泰丰楼中午大厅利用率还是很高的”
冯正明笑着说:“他们那样做,一来是为了提高大厅上座率,增加一些人气,二来他们实际上利用中午大厅用抵扣券的顾客,趁机让后厨里学徒有上灶的机会”
听这么一解释,冯建栋顿时恍然大悟
“原来是这样,我之前就听说,聚宾园和泰丰楼大厅里的菜明显做的不行,都说不是大师傅亲自掌勺,大概都是后厨里徒弟掌勺”
冯建栋联系到汇泉楼后厨情况继续说:“那样确实不适合你汇泉楼用,毕竟他们那样做,即便是顾客不满,他们可以借口说,本来抵扣卷就是后厨里徒弟做菜,他们大师傅中午是休班,为晚上做宴席做准备”
冯正明点头:“是的,我们后厨里可都是有手艺的,跟着他们那样学,等于是降低我们水准,更加会让一些老板们觉得拉低档次”
冯建栋笑了起来:“你别说还真是,我认识的那帮老板现在私下里都说,泉城符合他们身份有档次的酒楼,现在就剩下聚丰德和你们汇泉楼了,要是请客去聚宾园和泰丰楼,那是会被人背后鄙夷舍不得花钱”
冯正明也笑起来:“这就是我希望汇泉楼给别人的一种印象”
冯建栋盯着冯正明,等着他后面的话
稍稍停顿冯正明才认真说:“我要让以后别人提前汇泉楼,想到的就是最顶级的鲁菜,满足大家对更好的追求”
听完冯正明这么说,冯建栋想了想说:“如果是这样,那你把汇泉楼大厅利用起来最好办法,可能就是接喜宴”
冯正明也点头同意这一点
“对,是需要接一些喜宴,无论是婚宴,还是一些孩子满月酒,孩子的升学宴,以及给老人的寿宴,这一些我们都需要接一接,也有利于提升汇泉楼名气,还可以把大厅更好利用起来”
冯建栋压低声音说:“而且接了喜宴,可以更好控制成本赚钱”
冯正明当然明白三叔的意思,不少大酒楼接喜宴做法都类似
喜宴往往每一桌定价不低,但实际上每一桌的成本反倒是往往并不高
在喜庆洋洋的气氛下,参加喜宴的人往往会喝不少酒
对菜的品质往往也就没有多么在意
但是冯正明可不打算那样去做
“三叔,我的汇泉楼既然要接喜宴,那就要把喜宴也做好,我会和我的厨师团队设计几套喜宴的套餐,我要让来汇泉楼办喜宴的人看到,来汇泉楼办喜宴会让他们里子和面子都能有,不但是排场体面,菜的品质也会有保证”
冯建栋听后有些不解:“你这又何必呢?就算聚丰德的喜宴,也不可能说是一定能保证菜会做的和平时一样啊”
其实这一点倒是很正常,毕竟喜宴一次要做很多卓出来
即便是大酒楼的后厨开足马力,也不可能说保证每道菜都可以做的很到位
可冯正明却偏要较这个真:“汇泉楼就是要做到和别人不同,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”
这话让冯建栋真是大吃一惊
看着冯正明神情严肃,他这股气势着实令冯建栋哑口无言
但是仔细一想,如果冯正明真的做成了
那么以后办喜宴必须要到汇泉楼
会不会和吃把子肉必须要去冯家干饭铺一样,成为泉城人尽皆知的一句口头禅?
到那时候,汇泉楼还用担心生意吗?
何况冯正明只是把喜宴明码标价,并没有说汇泉楼做喜宴要亏本
冯建栋想通这些,他倒是突然彻底明白冯正明的做法
无论是他不愿意学习别人酒楼给抵扣券
还是要坚持要把喜宴不同规格宴席明码标价
实际上他都是要表明一点,那就是汇泉楼有一套自己的标准
汇泉楼就是要和泉城乃至整个齐鲁省其他大酒楼都不同
要做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标准,要成为真正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名词
也只有这样,才能够让汇泉楼的名气提升
冯正明就是要让别人提起齐鲁、泉城的餐饮,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汇泉楼,并且将来外地人来泉城也会把汇泉楼作为品尝鲁菜的首选
本章完